执法长久以来,环保执法过松过软深受诟病。
散煤治理涉及政府部门10多家,包括能源结构调整、优质煤炭替代,煤炭质量监管,政策资金支持和价格政策等等,但存在着职能比较分散,基层监管人员不足等问题。从散煤的治理上,业界遵循着3大思路,首先是减少散煤的销售和使用,把散煤集中到大型生产设备,并对烟气集中处置,也就是热电联产和集中供暖工程;其次是提高煤炭品质,并推广使用清洁炉具,在集中燃煤、改用清洁能源的方案实施之前,减少烟气对人的影响;再有就是近年来国家力推的煤改电、煤改气工程,彻底摆脱散煤使用地区的空气质量。
据了解,我国无烟煤储量和产量约占总量的10%。建议鼓励大型企业进入散煤治理领域,特别是发展低价煤,大规模型煤生产、运输及配送、专业化服务一条龙,并且要完善民用燃煤及炉具标准化管理体系。而且民用型煤生产布点较分散,不适应工业化、大规模生产和现代化物流配送要求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、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认为,散煤治理的主要问题在于,虽然政府投入很大,但是政策系统性、协调性较差,缺乏顶层设计。城市空气污染重,相比煤电行业,更难控制的是散煤利用。
电厂有高效的末端除尘设备,但是散煤在取暖炉这样的方式中使用,基本上使减排成为一句空话。吴吟认为,制约散煤治理就是民用型煤供应体系不完善。举例说,一个平面交叉的十字路口,没有信号灯,各种车辆从四面同时开过来,陷入一片混乱。
其中,最核心的问题是游戏正在演变成3对1的游戏,因为仍然缺乏一些强有力的环保公益组织,缺乏它们的监督使整个游戏变得十分不公,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各种偷排的违规行为,更遏制不住GDP带来的地方利益对区域环保的冲击。同时,参与方各自为战,又互通联结,不但没有严格的第三方做裁判,盯住上家、看着下家的利益,相互攀比得失,既不愿意放弃现有的资源和利益,又期望在新资源里赢得机会。但目前实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虽然将排放浓度区别开来,却没有实现排放当量和上网电价的动态联动,使燃气发电的环保优势不能在经济效益上充分体现出来,企业发展战略转向、寻求清洁生产工艺、技术自我升级的动力都没有激发出来。现实中,一些根本性数据依然没有改变,燃煤型为主的能源结构坚如磐石。
10月19日,华北,一场早来的灰霾将空气污染警报3次在北京拉响。如此看来,很多看起来复杂的现象不过是单纯事物的投影。
目前,我国燃煤发电中每度电约产生氮氧化物0.66克,而燃气电厂仅为0.13克,为燃煤发电的20%。政府、企业、公众、第三方环保机构作为参与的四方,都有想赢怕输的心态,既急着把自己的问题扔给社会,又怕惹祸上身,就像急着打掉废牌又怕点炮一样。灰霾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各方利益盘根错节,各种排放源之间相互指责,更把复杂问题虚幻化,让政策决定者如坠雾中,此时更需要删繁就简、壮士断腕的能力与决心。中国灰霾治理的根本问题也是缺乏一个新的维度:排放量与价格联动的即时电价系统。
对灰霾研究的论文涉及方方面面,科学唤醒民众的阶段似乎已接近完成,目前正处在一个科学与政策的岔路口,更多的事情是政策执行和博弈的研究,或者说是软科学的问题。那样,不用红绿灯,车辆也能畅通无阻。中国经济就像一个老烟民,对煤的依赖性太大,要戒掉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灰霾肆虐,一时间,公众将质疑的目光投向那些曾经的豪言壮语上:区域联动被调侃为区域联霾。
与此同时,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信息显示,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唐山、保定重度污染。有报道称,今年的灰霾可能是近十年周期内最严重的一次。
工业动力之能源结构没有改变,燃煤型的电力结构没有改变,秋冬之初随着燃煤量大幅增加,灰霾也就悄然而至了。绿色经济是一个愿景期待,但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也就是说,在十字路口把平面交叉变为立体交叉。从平面交叉这个二元视图中,这种混乱无法解决。但是加进去高度这一元,即用三元的视角来看,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。从习惯、麻木到掩盖、觉醒是一个过程,中国治理灰霾正在经历最痛苦的习惯过程。至于烟尘排放,两者更是相差数十倍至100倍以上,燃气发电很显然具有极大的环保优势。另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:废气排放是一个全国性的大锅饭,废气治理是企业直接的大宗成本,在经济不景气、盈利空间缩小的情况下,企业放弃环保设备的开启似乎是理性途径之一
高立文说,有了这份清单,就能清楚地了解到PM2.5到底是饭店排的、马路排的、工厂排的还是办公楼里排的。秦立华表示,除此之外,工业结构偏重,重污染行业、企业过度集中于市区,所以污染物排放高。
此外,高立文透露,从9月开始,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数据都由国家统一管理,在一个尺子上量,数据将会更加的权威公平。近日,济南出现大雾天气,空气质量也明显走低。
前九个月蓝天白云比同期增加49天自从开始公布空气污染指数,济南就始终处于比较靠后的位次。济南市环保局局长高立文表示。
20日,记者从济南市委、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,为了找到济南空气污染的病根,济南将请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编制大气污染源清单,将污染物来源具体到点,为治霾找准着力点。而济南的空气改善也有具体的数据做支撑,据济南市环保局副局长秦立华介绍,今年的1-9月份,和去年同期相比,可吸入颗粒物、细颗粒物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四项指标分别改善8.1%、11.5%、20%和4.4%,蓝天白云天数也增加了49天。其中,前三季度和9月份,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后10位城市中,济南均位列第三。空气质量的改善这项工作,可以说是一场全国各城市间的赛跑,之所以排名靠后,高立文也打了个比方:从全国赛跑的状况来看,济南的步伐还有慢的地方。
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,是空气质量取得突破性改善的重点和关键。但经过第二轮污染源解析来看,这些措施的落实还是有些欠缺的。
高立文表示,例如在治理城市的扬尘方面,还要进一步施策。之前空气那么差,排名靠后还能理解,但从今年开始其实感觉空气还是有所改善的,夏天也几乎没见几个雾霾天,为什么空气质量排名还那么靠后?作为老济南,刘宁迫切希望家乡摆脱雾霾的阴影,但每月的排名发布后,都让他失望。
这个事情很复杂,需要做大量的调查,从城市到农村、从道路到房子都在调查的范围内,预计需要做一两年。高立文表示,目前济南已签订协议,由清华大学、中国环境科学院、山东大学组成联合体,编制济南大气污染源清单,查清污染源来自哪里、有多少。
近几天,济南的天空又被雾霾笼罩,让济南市民又找到了那种熟悉的朦胧感。其实从空气质量的指数上来看,济南的气质是有进步的。济南的能源结构主要还是以煤炭为主,对PM2.5源解析的结果来看,PM2.5排在第一位,占29%。以前只知发烧多少度今后将知是哪引起每月的排名一公布,我也有压力呀。
之前做的大气污染源解析还比较宏观,而这次要做的污染源清单就会具体到点上了。自从公布空气污染数据,今年应该是最好的一年。
本报记者周青先摄从管理方面,我们也和周边城市进行了对照,发现了差距。全国在赛跑济南可能步伐不够快排名靠后,既有管理、治理的问题,也有济南的先天不足。
图为站在千佛山上俯瞰济南。据高立文介绍,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完成后,还将建立模型、平台,找出矛盾点,并且分析按照当前的经济状况,哪些可以实现。